你的位置:TrustWallet官方下载 > TrustWallet钱包官方下载 > TrustWallet官方app下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TrustWallet钱包官方下载

TrustWallet官方app下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2025-04-29 11:58    点击次数:132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论文目次、摘要及关键词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孟 轲)

从物质到符号:红旗渠的跨媒介叙事与跨时空传播(1960-2020)

(苏士梅,白志如)

·政治学研究·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逻辑阐释

(刘 康)

·法学研究·

法律保卫家庭:重构孝道的法治形象 

(郑玉双)

刑罚执行权配置模式再探讨

———对刑罚执行主体一元化观点的反思

 (石茂生,陈北冬)

轻罪刑事政策下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的反思与完善

(刘泽鑫)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电商扶贫效果评价及可持续反贫政策建议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视角的实证研究

(肖开红,刘 威)

农村相对贫困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现实困境与纾解 

(降雪辉)

https://www.jsjymq.com

·宋代研究·

宋代社会中红色的功能

(程民生)

民间力量与宋代地方公共工程建设述论

(陈广胜)

·文学研究·

建构世界文论共同体

(杨玉华)

新世纪海峡两岸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渊源与发展

(孙 宇)

兴起与幻灭

———日本大正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情趣” 

(王晓寒,孙九霞)

论亚当·约翰逊小说的边缘叙事视角及其文化意蕴

(聂宝玉)

现场转换与接受偏差

———以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的创作心态与宋代接受为例

(杨碧海)

采:魏晋南北朝美学的时代主题

(马 草)

·语言学研究·

从立场表达的角度看商城话语气词“好”与“唅”的区别

(高顺全,杨 璐)

论对比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假设

———以日语母语者为例

(娄开阳)

·教育学研究·

我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与消解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孙清忠,黄方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脉络梳理与体系建构

(王明钦,刘英钦)

·编辑学研究·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论高儒《百川书志》的编辑著录思想 

(郑红翠,管仲乐)

适应性改造:高校学报生态系统的优化进路

(赵晓华)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

孟 轲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摘 要: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发轫奠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曲折前进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时期,恢复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必须以“党章化、宪法化”为统领,科学构建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执行和考核创新为核心,持续强化制度实施;以理论创新和学习教育为支点,注重制度理论与制度实践相结合;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制度约束与自我约束相统一;以紧紧抓住“关键少数”为重点,充分发挥社会各群体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百年历程;基本经验

苏士梅,白志如

从物质到符号:红旗渠的跨媒介叙事与跨时空传播(1960-2020)

摘 要:作为文化、符号和市场等多重品牌身份和象征意义的红旗渠,经过了从物质实体经由媒介、组织的传播成为文化符号、民族精神和国家叙事的建构过程。红旗渠书籍、报刊的出版与流通,完成了红旗渠的文本书写,建立了其知识传播体系,而红旗渠影视和舞台剧的阐释与形塑,则使红旗渠在时代叙事和话语变迁下不断走向符号化和隐喻化。在空间再生产层面红旗渠也经历了一个从地理标记到精神符号的抽象演绎和再地理化过程,并借助于空间进行人际传播以建构共同记忆,生成文化体验,促成红旗渠精神和核心价值不断强化,成为国家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织角度看,政府层面的推动、文旅层面视觉符号景观的大量生产和红旗渠精神传承人称号的确立,促成各种组织性展览、纪念性活动以及红旗渠精神传承成为人际传播和大众动员的重要路径,红旗渠精神得以从观念转化为行动,并生成民族与文化认同;从对外传播层面看,红旗渠成为新中国外交桥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中国国际形象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红旗渠的跨时空、跨媒介叙事既是物质和符号之间的转化与强化过程,也是历史记忆不断演绎和地理空间不断重塑的“复调”过程。

关键词:红旗渠;跨媒介叙事;红旗渠精神;跨时空传播;民族文化认同

·政治学研究·

刘 康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逻辑阐释

摘 要: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逻辑结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它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不断应对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传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接续发展了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深刻回答“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中展现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清晰的逻辑结构。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逻辑;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梦

·法学研究·

郑玉双

法律保卫家庭:重构孝道的法治形象

摘 要:《民法典》关于婚姻家庭的规定表明,家庭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基础意义。但法律实践面对着如何安顿家的棘手难题,作为家庭之价值基础的孝道与现代法治也存在着结构性张力。回应这个难题,需要清楚界定家庭与孝道在结构上的重叠和价值上的整合关系。法律语境下的家庭具有公法和私法双重属性,文化性和社会性两种结构,以及立法克制与司法建构双轨的公共道德面向。孝道与法治之间的张力引发孝道如何通过法律加以保障的制度难题,影响家事领域的权利认定和责任分配等问题。解决这一张力,需要捍卫孝道的公共道德属性,重构孝道的法治形象。孝道的公共德性体现在拓展家庭社会空间、分配家庭责任、完善立法和强化法官的法律推理等方面。在确立新型权利、解决价值冲突的过程中,孝道也能起到动态的价值整合作用,并缓和法律与情感之间的冲突。通过重构孝道的伦理属性和法治形象,可以更为有力地对家庭进行法律保障。

关键词:家庭;孝道;公共道德;新型权利;价值冲突

石茂生,陈北冬

刑罚执行权配置模式再探讨

———对刑罚执行主体一元化观点的反思

摘 要:作为刑罚执行权配置的一种模式,刑罚执行主体一元化向来有被过度期待的倾向。基于对美、英、德、法四国刑罚执行体制的考证,刑罚执行主体一元化并非普适范式。立足本土考量,刑罚执行主体一元化面临行政统管合理性、机构合并可靠性、职能纯化必要性层面的责难,其优越性亦无法有效证成。为保证刑罚执行体制改革平滑性,刑罚执行权优化配置应在对刑罚执行主体多元化模式的沿袭中实现。在检察监督和审判裁决意志有效延伸的动态中心化机制下,刑罚执行实施权配置应更多关注外部关联性和协调性,并充分考虑社会化行刑的趋势,引入共治机制以匹配业务内涵的扩充。

关键词:刑罚执行权;主体;一元化;多元化

刘泽鑫

轻罪刑事政策下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的反思与完善

摘 要:针对罪错未成年人,2020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惯常坚持的轻罪刑事政策下确立了从严的法律规范。在立法修改前的十年间,对罪错未成年人处罚的立法刚性不足、司法中“重裁前而轻处遇”使得该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复归模式以预防刑为理论基础,在专门教育融入比例原则、兼顾社会内处遇与设施内处遇相协调等方式,综合社会力量系统性强化处遇效果。循证矫正模式以循证实践技术为核心,遵循最佳证据原则,结合实践者个体矫正经验以及矫治方法,使得处遇更具针对性、规范性、科学性。以社会复归模式和循证矫正模式作为立法修改后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的完善路径,既能贯彻落实轻罪刑事政策,又能实现精准矫正,进而避免立法与司法之间的分化。

关键词:罪错未成年人;社会复归;循证矫正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肖开红,刘 威

电商扶贫效果评价及可持续反贫政策建议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视角的实证研究

摘 要: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适时对农村电商扶贫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TrustWallet钱包下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电商可持续反贫的政策体系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从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角度来考察,TrustWallet钱包官网下载电商扶贫工程提高了贫困户土地耕作收入和从事非农经营收入,并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电商扶贫达到了扶贫先扶“智”的效果,提升了贫困户掌握现代农业经营和非农就业的基本素质;电商扶贫也让贫困户逐步融入由扶贫政策构建的正式社会网络和产业链分工体系,提升了贫困户融资能力。后脱贫时代,农村电商要发挥可持续反贫功能,需进一步在特色产业融合、强化电商人才培训、创新电商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和完善农村电商生态体系等方面加强政策力度。

关键词:电商扶贫;生计资本;扶贫效果;可持续反贫

降雪辉

农村相对贫困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

现实困境与纾解

摘 要: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极易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消极影响,生态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了农业的产出水平。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就认知、人才等层面剖析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现实困境,通过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模型,构建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定性指标分析评价体系,可以发现贯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新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开放发展等是纾解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农村相对贫困地区;生态脆弱;生态经济;耦合度;现实困境

·宋代研究·

程民生

宋代社会中红色的功能

摘 要:宋朝火德尚赤,红色是宋政府的一种文化力量。宋代在礼仪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规范,赋予红色更多的效应,将红色政治化、神圣化,甚至编造出红光,附会于多位皇帝诞生,从而使原本就强势的红色有了更多哲学、政治内涵。宋代皇权一方面垄断某些红色资源,限制平民成年男子穿红、平民家具等饰红,另一方面也使红色成为官民同乐、军民互用的大众色彩,达到了权威尊贵与民间喜爱的统一。红色密集在官方和妇女两大阵营,唯成年平民男子与红色很少有缘。宋人享受红色、赞美红色, 不同程度地发挥了红色尊贵、美艳、权威、勇猛的视觉功能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宋朝;红色;尚赤

陈广胜

民间力量与宋代地方公共工程建设述论

摘 要:宋代民间力量在开展地方公共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发起建设工程:一是积极呼吁并自主进行建设,二是主动倡导,在官府及各方力量参与下组织兴修。这些工程主要涉及农田水利、桥梁道路、学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地方公共设施,另外还有地方政府行政性工程。发起地方建设工程的民间力量主要是在民间拥有一定经济地位和话语权的上层人士,其中富民、官户等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发起人,桥梁道路建设多由基层耆老、乡居士人及僧侣等发起,学校建设则以民间知识阶层为主。

关键词:宋代;民间力量;地方公共工程建设

·文学研究·

杨玉华

建构世界文论共同体

摘 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构建“世界文学(文论)共同体”也日益成为国际共识。如何就此契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重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论话语,在世界文论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建构“世界文论共同体”擘画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中国特色,初步厘清上述问题,将有助于中国文论建构和文学批评。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国文论;西方文论; 世界文学;世界文论共同体

孙 宇

新世纪海峡两岸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渊源与发展

摘 要:自1921年田汉出版《哈孟雷特》中译本至今,中国大陆莎剧翻译对台湾地区的影响长期而持久。新世纪初,彭镜禧和傅光明相继开始从事莎剧翻译。以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莎剧译者所译的《威尼斯商人》为例,对比两者所做翻译的特色与异同,探讨诗体译莎与散体译莎的优势与不足,不但可以展示海峡两岸莎剧翻译的渊源以及蓬勃发展的现状,还可以进一步论证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事实。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莎戏曲;翻译;海峡两岸

王晓寒,孙九霞

兴起与幻灭

———日本大正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情趣”

摘 要: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关键词:大正时期;中国情趣;兴起;幻灭

聂宝玉

论亚当·约翰逊小说的边缘叙事视角及其文化意蕴

摘 要: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本研究认为,尽管灾难带给人类无法言说的痛楚及难以愈合的创伤,但与此同时也促使人类重新审视世界。边缘人物在经历种种无奈与反讽后逐渐自我释怀、抚平创伤并最终重构自我。作品采用的多角度边缘叙事,也更加彰显在后现代不确定的语境下,作家如何在中心与边缘叙事碰撞与对话中,引领读者关注当代社会文化深层次问题,关注被社会遗忘、排斥和忽视的非主流人群,反思边缘人物生存现状,并给予其深切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幸运微笑》;边缘叙事;文化意蕴;疾病;创伤

杨碧海

现场转换与接受偏差

———以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的创作心态与宋代接受为例

摘 要:刘禹锡的《代靖安佳人怨》是为哀悼武元衡遇刺而作的诗歌,表现了刘禹锡对武元衡遇刺一事的复杂心绪,只有回到该诗的写作现场才能对其丰富内涵有所体会。在该诗的宋代接受中,宋人对该诗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其暗含对武元衡遇刺的幸灾乐祸。宋代还有人将该诗与柳宗元同一题材的《古东门行》进行比较,认为“柳贤于刘”。这种接受与刘禹锡的创作初衷有一定偏差,偏差的产生与接受现场的转换有关。宋代新儒学的兴起、《新唐书》的编纂以及庆历前后的尊韩思潮,都在该诗的宋代接受中构成了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

关键词:刘禹锡 ; 《代靖安佳人怨》 ; 武元衡;《新唐书》;韩愈

马 草

采:魏晋南北朝美学的时代主题

摘 要:魏晋南北朝是审美自觉的历史时期,精致化、体系化和个性化为其标志特征。采成为魏晋南北朝美学的时代主题,能准确描述此时期审美自觉造成的质变。采在魏晋南北朝的使用场合和频率大为增加,内涵不断拓展,更强调审美特征。采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体现在艺术语言层面便是精致化。品质强调形式美感,丽为具体体现,其内部包含不同的层级。新变是采的主导精神,创新乃其本质,构成了审美发展的内部动力与标准。在新变中,今获得肯定,开始超越古,折射出审美领域古今观的变化。

关键词:审美自觉;时代主题;采;品质;丽;新变

·语言学研究·

高顺全,杨 璐

从立场表达的角度看商城话语气词

“好”与“唅”的区别

摘 要:河南商城话有两个互动功能对立的句末语气词:“好”和“唅”。它们都能给句子带来主观性意义,表达说话人的立场。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联盟。在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中,“好”表达的是说话人在和听话人结成联盟基础上的对听话人的提醒、关心、协商等情感;“唅”则相反,它所表达的说话人的催促、辩解、不满等情感都是建立在不和听话人结成联盟的基础上的。两者在疑问句中呈互补分布:“好”只能用于揣测问句,不能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唅”则正好相反。

关键词:商城话;语气词;“好”;“唅”;立场表达

娄开阳

论对比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假设

———以日语母语者为例

摘 要:Kaplan对比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假设认为,英语母语者的书面语语篇模式呈直线型,而包括日语和汉语在内的东方语系母语者的L2英语作文却呈螺旋型,其成因是由学生母语文化思维模式的迁移造成的。已有研究显示,日语文化思维是较为委婉含蓄的,因此笔者选取175篇日本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依据Kaplan对直线型模式的三大判断标准,即有中心且有中心句、中心句居于篇首、结构关系为解证关系,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日语母语者L2汉语作文的语篇模式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该类语篇模式也呈直线型特征,其中,87.4%有中心且有中心句、76.6%的中心句位于篇首、解证关系占97.3%。这说明,以日语为代表的东方语系母语者,其本国的文化思维模式并未对他们的L2作文的语篇模式产生直接影响,由此来看,Kaplan对比修辞学的基本理

论假设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对比修辞;对比修辞假设;日语母语者;汉语中介语;语篇模式

·教育学研究·

孙清忠,黄方方

我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与消解

———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

摘 要: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新制度主义为智库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着理性选择导致主体利益冲突、权力的非对称分布导致组织与学科专业权力冲突、合法性机制引起多元文化碰撞等困境产生。要想突破这些困境应做到:其一,为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管办分离”、畅通智库筹资渠道、提高财政独立性、明确角色定位、开展多元化研究等方面做好科学规划;其二,从建立政策分析市场机制、改革科研组织机制、改进智库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成果转化与传播机制等方面入手实现创新;其三,从明确“新型智库”的建设理念、打造“高校品牌”等方面入手,塑造文化形象。

关键词:高校;新型智库;新制度主义

王明钦,刘英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的

脉络梳理与体系建构

摘 要:从时间发展的顺序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可以梳理为消解与探索(1949-1962)、偏差与异化(1963-1976)、纠偏与探新(1977-1999)、深化与发展(2000-2011)、加强与成熟(2012-)等几个阶段,同时,也可以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框架,将其分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几个时期。其中,每个时期对前一时期都多有承继和发展。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教育思想最终以有价值的内涵、深厚的期望和规范的指导性为前提,形成了以“全面发展”“三种教育”和“三个实现”为内容的劳动教育体系,该体系的形成也将为今后劳动教育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发展脉络;体系建构

·编辑学研究·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郑红翠,管仲乐

论高儒《百川书志》的编辑著录思想

摘 要:《百川书志》是明代高儒编纂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除了统计自身的藏书情况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著录、分类,其上承《隋书经籍志》四部分类法,下接《宋史艺文志》对各个小类的厘定,既继承历代官修书目编辑方法,又创新性地根据所著录图书及书下解题进行分类;既运用别裁法、互著法,又注重文献检索。全书著录有所倚重,提要编写有选择,既保留前代书籍线索,又突出明代著述成果,不但展现了其个人藏书的结构、类型以及独特的编辑方法和编辑特色,而且还侧面反映了明代世俗文学发展及道德教化情况,为研究明代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高儒 ;《百川书志》;编辑方法;编辑特色

赵晓华

适应性改造:高校学报生态系统的优化进路

摘 要:高校学报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处境化经验总结。高校学报生态系统内部,由编辑群、作者群、审稿专家群和读者群组成。高校学报生态系统外部,目前受综合性定位和专业性发展、期刊评价和以刊评文等多重压力的冲击和影响比较明显。编辑队伍角色的边缘化、编辑身份焦虑是首要难题,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中的体制依附与缺乏明确定位是影响学报发展的重要制度诱因,期刊评价与以刊评文是制约学报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桎梏。优化高校学报生态系统的主要路径是回归高校学报编辑的学者化与专业化地位,因地制宜地对高校学报跨学科办刊思路进行整合,探索适合学报自身发展的特色办刊之路,再造学术共同体在学报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学报生态系统;学报编辑;生存镜像;适应性改造



Powered by TrustWallet官方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